English

有感于名校“找生”

■一孔之见
1998-07-16 来源:生活时报 明 丽 我有话说

7月7日高考第一天,伴着开考铃声,中国人民大学负责招生的副教授龚群和助理研究员王永胜踏上67次列车,开始了遥遥1400公里的远征。远征的目的就是“游说”于南昌各重点中学,在考生填志愿的关键时刻——7月10日至15日,介绍人大,让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填报人大。

望着一米见长的一大捆招生简章和厚厚一大包的招生计划,王永胜不无感叹:几年前,人大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高考状元奔着校名就来了,近几年则开始逊色。

高校从招生到找生,连人大这样全国一流的综合性高校也不例外,说明激烈的人才竞争催生了高校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强调双向选择,高校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高校。一些院校便开始化被动招生为主动找生,放下架子,奔波各地“推销”自己。

在市场经济下,“推销”自己各有高招,精明的商人把眼光盯上报纸电台,为抢夺几秒钟的黄金时段不惜花数亿巨资竞标的不乏其例,过去认为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卫生保健产品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荧屏。广告开支固然不少,但一些产品也随之占据了市场,扩大了知名度。

据了解,北京各高校展开公关宣传今年并不是第一次,一流的院校诸如北大、清华在几年前就派出了阵容强大的“演讲团”,先是北京,后是各省。然而做宣传在目前还只局限于靠单枪匹马现身说教,其中花费的人力财力并不少于做广告。“长衫人”为何不摘下面纱,也来个大大方方登广告招学生呢?

我们在为高校这种把书本上的竞争化为实际行为而叫好的同时,也希望高校教改的步伐更大一点,再深一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